據北京市水利局透露,到2010年,北京市將建16座污水處理廠,將北京市每日排放的350萬噸污水全部處理掉,使水環境污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。
“文革”以前,北京只有一座20萬噸和一座1萬噸的低級污水處理廠。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,這兩座污水處理廠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因為當時城區老百姓基本生活在二環路以內,主要是生活污水,工業廢水含量低,水質比較簡單。但到七八十年代,隨着北京經濟發展速度加快,工業水平提高,人口增加,城市規模擴大,排污總量早已遠遠超過了當時設計的21萬噸的處理量,且水裏含有大量的工業污染物,簡單的一級處理再也不可能把污染物質處理乾淨。污水處理沉澱下來的污泥經有關部門測試,裏面有害物質汞、鉻、砷超標十幾倍至幾十倍。因周圍的農民將經過處理後的污水、污泥用於灌溉和肥田,致使污灌地區肝炎發病率高。1984年、1985年,中國科學院研究所沿通惠河下段做測試,整條河只找到3種抗高污染微生物。
據北京經濟報報道,為解決水環境污染問題,1990年北京市開始建設高碑店污水處理廠,對本市中心區及東郊地區總計9661公頃流域範圍內的污水進行處理,其一期工程1993年12月24日竣工,運行7年以來,通惠河出現了39種微生物和魚類。
投資5.7億元的北京第二大污水處理工程———酒仙橋污水處理設施,日前也投入運營。這項工程將使周邊96平方公里範圍的48萬居民的污水排放問題得到根本解決。
現在北京正在大規模開展環境項目二期工程———治理清河和涼水河,把兩條河沿河排放的污水全部截流到下游,然後分別建設5座污水處理廠,2006年工程竣工。屆時,全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85%。(2000年10月16日《生活時報》)
編輯:全新麗